虽然是很差的蔬菜、饭食,吃饭之前,也必然虔诚祭一祭。必然如同斋戒,祭祀一样。为什么要如此看重食物?为什么要祭祀?因为您桌子上这点食物,来之不易,粒粒皆辛苦。这也是老祖宗的智慧,发现了这些食物可以吃,您才可以吃上。否则,您现在还跟动物一样,吃野果子,打野兽吃。不仅仅不好吃,还容易得疾病。我们现代人之所以过得好,是我们老祖宗用血与泪、智慧、勤奋、生命的代价换来的。吃饭前虔诚的祭一祭,表现对老祖宗的感恩
>> 原文朗读及陈昌文解读2024-05-26
食不语。吃饭不要说话,交谈,交流,聊天,吹牛,开会。吃饭就是吃饭。这两句话非常有意思,禅宗里说,走路就是走路,其他的您就别想了。这也是活在当下的意思,做事情呢,要专心致志,一心不可二用,任何时候,都要养成这个习惯。当然,这句话还有其他解释。可以理解为敬意,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,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。 您吃的东西,都是辛辛苦苦挣来的,不是您挣来的,就是您的亲人朋友挣来的。不要铺张浪费。吃饭的时候,敬
祭于公,不宿肉。公家祭祀的肉,祭祀完毕,就要分出去,不会留到第二天再分,为什么?因为公家祭祀的肉,是昨天早上宰杀性口就进行了祭典。第二天又祭。第二天祭祀完毕,就已经两天了,要马上分出去,否则肉就变味,腐烂,坏掉了,没办法吃了。 祭肉不出三日。祭祀用的肉不是扔掉了,而最后还是要吃了,不要浪费。三天之内,必须吃掉。我小时候在农村,就有这个经验,祭祀用的肉,如果时间长了,肯定发臭,最后就吃不得了,强行吃
肉虽多,吃饭的时候,虽然有很多人,但是不使胜食气,不要吃的超过主食,主食就是谷物。也就是吃饭,还是以谷物为主,肉呢,虽然好吃,也足够多但不多吃,要有个主次。小的时候在农村,接触到一些长辈,谁家过酒席了,家里就不煮饭了,饿一顿甚至两顿,去暴饮暴食一次,有的小孩子,因为这样,经常吃出毛病。有的人呢,看到有大鱼大肉了,就不吃饭了,专注吃大鱼大肉,这显然是不对的。会吃出问题。吃饭,也是要讲规矩的,讲规律,
色恶,不食。食物的颜色变坏了,不吃了。臭恶,不食。食物的味道变臭了,不吃。失饪,不食。烹调不适当,可能没煮熟,或者可能煮焦了,不吃。 不时,不食。不是按照自然规律生长出来的东西,不吃。比如,春天吃本来冬天才吃的食物,冬天吃夏天的食物,这种食物是有问题的,就像现在的大棚蔬菜,就是不合时令的,春天种夏天的菜,形状都差不多,但吃起来,总是少了点味道。割不正,不食。肉切的不方正,不吃。不得其酱,不食。每一
食物腐败了,食物发臭了。食物放的时间久了,变味了,不吃。鱼肉腐败,变味了,也不吃。为什么不吃?注重健康,没必要为了吃而吃,没必要为了节约而吃,吃这些东西可能搞出大问题,得病毁了健康。 说点自身感受。我父母是农村人,小时候家里穷,养成了习惯,有些肉在我看来明明腐败,发臭了,他们依然会去吃,有些食物发霉了,他们还觉得味道正常。我外公那个年代,哪个地方死个母猪,或者死了小猪,他都会烤了吃,剥皮去吃。我从
吃的东西要精,比如,吃粮食,粮食上面有壳要去干净,这叫精。脍,是切的细的鱼与肉,不厌细,是切得细。合起来就是,吃的粮食啊,要非常干净,没有杂质,没有不能食用的壳。吃的肉啊、鱼啊,要切得非常细。这样做,吃起来就舒服,口感好,嚼起来也不累,也有利于消化,估计动作也优雅。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段子,说《论语》中,每句话看似普普通通但都很难做到,唯独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”能做到。他们为什么觉得自己能做到食不厌
接下来,我们讲孔子穿衣服的讲究。穿衣服,绝对不是乱穿的,是非常有讲究的,一个是尊重自己,一个是尊重场合,尊重他人。表示自己有素质,自己对事、对人的重视。衣服当然是不能乱穿的,乱穿就没有体面。君子不以绀緅饰。绀緅是什么?绀是深青色里面透着红色,緅。是青的颜色更多,红的更少,比叩的颜色更深,绀这两种颜色,都是丧服的颜色,是用来哀悼死者的,所以孔子不用这两种颜色来当领子与袖子的镶边,饰物。 红紫不以为亵
帷裳,是正式朝见的礼服,由于非常正式,所以,要用整块布料来做。多余的部分也不允许裁剪,褶皱起来。非帷裳,非正式礼服的意思。这样的衣服呢,孔子必然杀之,就是把多余的,折叠的部分裁剪掉。因为人没有必要时时刻刻都穿着朝服。羔裘玄冠不以吊。羔裘玄冠,是那个时候的吉服,有喜事的时候穿这个,颜色是黑色的。如果去吊丧,是绝对不穿这个颜色的衣服,也就不穿羔裘玄冠了。这个时候,去吊丧,一定穿正式的丧服,那个时候的丧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 备案号:皖ICP备202404753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