弟子们问,子产这个人怎么样?孔子说,这个人惠及民众。为什么问子产?子产这个人是历史名人,在郑国执政,很厉害,孔夫子也对这个人高度表扬,但是人们认为子产搞严刑峻法,所以这个人也是有矛盾点的。对这一点,子产也做了解释,子产说,只有德行极高的人,才可以用宽政来执政,也就是宽松的管理人民。像我们这种德行不高的人,必须辅之以严苛的法律。因为德行极高的人,民众会自然信服,不忍心违背其意志,而普通德行的人执政,
>> 原文朗读及陈昌文解读2024-10-21
命是外交辞令,为命,就是撰写外交辞令。外交无小事,外交是非常重要的一环,无论是个人,还是国家,都是如此。说不好了,就是兵戎相见;说好了,就是双赢,对大家都好。对个人来讲,这也会决定这个人的发展前途。当然,这里的为命,是郑国的外交辞令。这个郑国是个小国,外交就显得更重要,因为大国随时随地可能灭掉小国。对于小国来讲,外交是相当于保住自己不亡国的最重要手段。 这个东里子产,是春秋时期执政的楷模,虽然在小
孔子说,爱他,能不让他劳动吗?忠诚,能不经常教诲他吗?爱一个人,就要让他劳动。爱一个人,不是让他闲着、偷懒,养尊处优。 1、劳动能致富,能积累物质。您想要的东西,都应该通过努力工作去获取,而不是等待、闲散,任何美好的东西,都是付出努力获得的,没有不劳而获这件事,不劳而获是一种耻辱,是寄生虫行为。2、劳动能让您体会到果实来之不易,能让您理解获取的东西,都是要付出汗水的,您就更加珍惜。3、劳动能陶冶人
孔子说,君子也有不仁的时候,不是说君子就尽善尽美,君子也是人,他总是有七情六欲的,总是有疏忽的时候,但是他会规正自己,很快就会反应过来,就会反思。所以,大家不要说您是君子,您是仁者,您一点错误都不能犯,不要抓住别人君子的一个缺点,就反复攻击,这就没有意义了。 学习儒家思想是要让自己想想,自己什么时候疏忽了,为什么疏忽了,为什么走神了,干坏事了,要尽可能的趋近于尽善尽美,也要知道自己不可能做到。不要
南宫适问孔子说,羿善于射,这个羿不是后羿,是夏朝时候一个诸侯国,有穷国君主,这个人射箭非常厉害,也非常喜欢打猎。一旦喜欢射箭,而且射箭射得好,就想天天展示自己的本事,对其他人不尊重,耀武扬威的,认为别人没自已厉害,而且也容易瞧不起人。但这件事,其实是对社会没有多大意义的,对人民来讲,您射得好,又怎么样呢? 异荡舟。什么叫做荡舟,就是这个人力气能把舟在陆地上举起来,荡过来,荡过去的。形象一点讲,别人
孔子说,国家有道、政治清明,上有明君,下有贤臣,则说话该批评就要批评,不要客气,不要装孙子,不要明哲保身。行为上呢,也要行得正坐得端,堂堂正正的。邦无道,国家无道,上面是昏君,下面是奸臣,贪官污吏当道,则我们的话语就别那么刚强。呆在家里,不出去乱说话,不得罪人,明哲保身。但是行为上还是要端正,不能同流合污。 总体来讲,无论是有道还是无道的时候,我们都要行为端正,对得起天地良心。但是呢,我们从话语上
孔子说,有德行的人一定有言论,有名言警句;有德行的人一身正气、英气,完全是按照道义、仁义讲出来的话,大家听着就很舒服,而且有德者必然要说,不说,就不能教化众生,就不能对社会有利,也不能规正别人。看到别人倒霉了,做错了,不说,就是不帮助,就是无仁义之心。 如果一个人不说话,万事为了保全自己,万事为了不得罪人,看到别人错了,也不说,这样的人,不算有德之人。有德的人,一定通过正气去规正自己、规正别人。一
这句话领悟透彻,您就明白,为什么有些人一辈子没成就了。为什么有些人一辈子想富贵功名,反而得不到。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忙忙碌碌,却碌碌无为。还有一句话,与此对应,君子谋道不谋食,君子忧道不忧贫。差不多都是这个意思。 孔子说,一个士如果天天想着美好的房子、好吃的,享受、俸禄、利益,这个人就不配作为一个士。这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您要有一个坚定的志向,您的目标是去实现您的志向,实现一个道,为社会做贡献也行,帮
这篇《论语》又是一篇大作,里面有很多可以揣摩、反复玩味的地方,待我细细讲来。宪,是原宪,这个人终身贫穷,以富贵、出来做事为耻辱,总觉得是跟别人同流合污。这跟社会上很多人一样,自己是没什么能力的,于是选择甘于贫穷,但总说是因为自己不愿意同流合污才贫穷的。原宪还攻击过子贡,意思是子贡的能言善辩,能经商致富,自己也能做到,只是自己不想去做,自己不愿意去做罢了。子贡也因为原宪这样说,感觉到自己很羞愧,不愉
孔子说,仁善的人、领导者,教人民七年,就可以让他们去战场打仗了。孔子说,如果不教人民作战、打仗,就是放弃他们,抛弃他们。 善人,您本来就是仁善的人,您才能教育好、训练好人民,人民也才可能听您指挥,大家一起作战。您要是一个恶毒之人、坏人,人民都恨您了,怎么可能去为您作战? 教育人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教育人民打仗、保护自己,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。孔子在这里说的是七年,也就是说,做事,有一个过程,不要着急
>> 原文朗读及陈昌文解读2024-06-02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 备案号:皖ICP备202404753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