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,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。
肉虽多,吃饭的时候,虽然有很多人,但是不使胜食气,不要吃的超过主食,主食就是谷物。也就是吃饭,还是以谷物为主,肉呢,虽然好吃,也足够多但不多吃,要有个主次。小的时候在农村,接触到一些长辈,谁家过酒席了,家里就不煮饭了,饿一顿甚至两顿,去暴饮暴食一次,有的小孩子,因为这样,经常吃出毛病。有的人呢,看到有大鱼大肉了,就不吃饭了,专注吃大鱼大肉,这显然是不对的。会吃出问题。吃饭,也是要讲规矩的,讲规律,
>> 原文朗读及陈昌文解读2024-05-26
色恶,不食。食物的颜色变坏了,不吃了。臭恶,不食。食物的味道变臭了,不吃。失饪,不食。烹调不适当,可能没煮熟,或者可能煮焦了,不吃。 不时,不食。不是按照自然规律生长出来的东西,不吃。比如,春天吃本来冬天才吃的食物,冬天吃夏天的食物,这种食物是有问题的,就像现在的大棚蔬菜,就是不合时令的,春天种夏天的菜,形状都差不多,但吃起来,总是少了点味道。割不正,不食。肉切的不方正,不吃。不得其酱,不食。每一
食物腐败了,食物发臭了。食物放的时间久了,变味了,不吃。鱼肉腐败,变味了,也不吃。为什么不吃?注重健康,没必要为了吃而吃,没必要为了节约而吃,吃这些东西可能搞出大问题,得病毁了健康。 说点自身感受。我父母是农村人,小时候家里穷,养成了习惯,有些肉在我看来明明腐败,发臭了,他们依然会去吃,有些食物发霉了,他们还觉得味道正常。我外公那个年代,哪个地方死个母猪,或者死了小猪,他都会烤了吃,剥皮去吃。我从
吃的东西要精,比如,吃粮食,粮食上面有壳要去干净,这叫精。脍,是切的细的鱼与肉,不厌细,是切得细。合起来就是,吃的粮食啊,要非常干净,没有杂质,没有不能食用的壳。吃的肉啊、鱼啊,要切得非常细。这样做,吃起来就舒服,口感好,嚼起来也不累,也有利于消化,估计动作也优雅。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段子,说《论语》中,每句话看似普普通通但都很难做到,唯独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”能做到。他们为什么觉得自己能做到食不厌
接下来,我们讲孔子穿衣服的讲究。穿衣服,绝对不是乱穿的,是非常有讲究的,一个是尊重自己,一个是尊重场合,尊重他人。表示自己有素质,自己对事、对人的重视。衣服当然是不能乱穿的,乱穿就没有体面。君子不以绀緅饰。绀緅是什么?绀是深青色里面透着红色,緅。是青的颜色更多,红的更少,比叩的颜色更深,绀这两种颜色,都是丧服的颜色,是用来哀悼死者的,所以孔子不用这两种颜色来当领子与袖子的镶边,饰物。 红紫不以为亵
帷裳,是正式朝见的礼服,由于非常正式,所以,要用整块布料来做。多余的部分也不允许裁剪,褶皱起来。非帷裳,非正式礼服的意思。这样的衣服呢,孔子必然杀之,就是把多余的,折叠的部分裁剪掉。因为人没有必要时时刻刻都穿着朝服。羔裘玄冠不以吊。羔裘玄冠,是那个时候的吉服,有喜事的时候穿这个,颜色是黑色的。如果去吊丧,是绝对不穿这个颜色的衣服,也就不穿羔裘玄冠了。这个时候,去吊丧,一定穿正式的丧服,那个时候的丧
狐貉之厚以居。去丧,无所不佩。狐貉,是野兽,狐貉之厚,就是狐貉的厚毛皮,以居,就是坐在狐貉的厚毛皮上。孔子是坐在狐貉的厚毛皮上。这应该也是冬天,孔子是坐在厚毛皮上的。去丧,丧事结束,丧期时间结束。无所不佩。就会佩戴各种饰品、玉器等。丧事的时候,当然不适合穿戴玉器,穿金戴银。别人都很悲伤,您这样当然不好。但是丧事结束,丧期结束,您要做正事了。还是要有形象的。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成功人士、一些大老板
亵,亵渎,有轻视之意,放松的意思,这里指在家里的状态。裘,就是皮衣,合起来,亵裘,就是家里穿的皮衣。在家里穿皮衣与外出穿的皮衣是不一样的,外出为了方便,皮衣要短些,在家里为了暖和,居家舒服就长些。短右袂,右手的袖子要短些,为什么呢?因为一般人是右手做事,右手袖子短,就更方便工作。必有寝衣。睡觉一定穿寝衣,不会裸着睡觉。长一身有半,就是比自己的身体长一半,举个例子,假设您是一米高,则寝衣就是一米五。
前面讲了孔子夏天的穿衣规则,现在讲孔子冬天的穿衣规则。羔裘,麑裘,狐裘,都是皮衣,动物皮做成的衣服。但颜色不同。这皮衣穿在里面,外面也要套一件罩衣,这个罩衣是根据里面皮衣的颜色来的。羔裘,是黑色的羊皮衣服,外面罩衣就用黑色。麑裘,是白色的鹿皮衣服,外面罩衣就用白色。狐裘,是黄色的狐狸皮衣服,外面罩衣就用黄色。这一节主要讲孔子穿衣的颜色协调搭配,不是乱穿的,必须按照规矩来。颜色不协调,看起来,就非常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 备案号:皖ICP备202404753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