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,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。
勃如战色,脸上勃然变动,有战惧之色,非常紧张,非常严肃,非常庄重认真。为什么要这样?因为手里捧着国君的玉圭,代表着国君,必须要重视,要尊重,犹如国君在现场。因为现在是谈正事啊。所以,如果大家代表组织出去谈正事的时候,就要如同圣人这样,庄重、严肃、认真。这也是对对方的尊重。如果您嬉皮笑脸,别人就会轻视您,也不知道如何跟您谈正事了。您也为您的国君丢脸了。 足蹜蹜,捧着玉圭,小跑的样子,但脚抬的很低,这
>> 原文朗读及陈昌文解读2024-05-26
孔子乘车的时候,如有穿着丧服的人路过,一定手扶前面的横木,俯身致哀。并不会因为自己在车上,不方便,就不对穿丧服的人致哀,也不会因为不认识就不致哀,而是只要有人穿着丧服从路上过,孔子看见了,就会致哀。孔子就是如此讲礼的一个人。
见到当官的、有爵位的人和见到盲人,虽然很熟悉了,虽然经常相见,可以做很亲昵的动作以及开玩笑了,也必须以礼相待,保持礼貌,不废礼。我们常人就有个毛病,对熟悉的人,就不讲礼貌了,非常随便,甚至过分,忘记了别人是当官的,是领导,或者有身体缺陷,您自己觉得无所谓,但是当您开玩笑,不礼貌的时候,可能伤害了别人。如果我们随时都保持礼貌,以礼相待,则不存在伤害别人的情况。
寝不尸。睡觉不像尸体那样躺着,如同一个死人一样。孔子睡觉,大概都是侧卧。人死了的尸体一般都是平躺着。孔子为什么要侧卧,应该是这样也对身体好,另外平躺也会增加一个人的傲慢,懒惰的气息。居不容。在家的时候,比较放松,不会如上朝,会客一样,收拾得整整齐齐的。
朋友送的东西,就算是车与马这样宝贵的东西,只要不是送祭祀祖先用的肉,都不拜谢。为什么朋友送的东西不拜谢?既然是朋友,您愿意送,您当我是朋友,我当您是朋友,给了就给了,拜谢显得见外,我送您东西,也不需要您拜谢,这样才是朋友,客客气气地拜谢,反而显得有目的了,不是朋友了。但是,如果朋友送我的是祭祀用的肉,这是祭拜祖先的,那就要拜谢了,要尊重朋友的祖先。
朋友从他乡来,要死了,得病了,没地方去,孔子就把朋友接到家里来照顾,去世了,又为朋友送葬。这行为在现在看来,简直太了不起了,不得了。人们一般的行为都是您有病了,就离得远远的,别说要死了。要死了,还接到家里照顾,照顾完了,还要给送葬,这种行为简直就是一般人不可理喻的行为。孔子能这样做,就充分说明了孔子的伟大,人格魅力大,谁能交往到孔子这样的朋友,真是三生有幸。孔子并不因为朋友要死了,或者死了,就不理
短短六个字,真的是博大精深,涵盖了很多内涵以及外延。孔子入太庙,祭祀周公,每件事都要问。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周礼专家,什么都懂,几乎是对周礼无所不知的,应该是别人问他才对,结果他入太庙,还要问别人,而且每件事都要问一问。有人就嘲笑孔子了。说这个人啊,哪里是懂礼,虚名而已,孔子就说,这就是礼啊。这句话有很多内涵在里面。第一,我虽然懂了,也要问,万一哪里我不知道呢?正是因为时时刻刻保持谦虚的心态,不断的求
国君召见孔子,孔子不等车备好,然后慢悠悠地上车,而是直接就开始快步走,家里的人当然会准备好马车跟上,然后孔子再上车。很多人会问了,孔子这是不是多此一举?人也跑的没车快?最后还不是要上马车?这当然不是多此一举,这是礼,是态度问题,上级安排您做事,您是不是积极,是不是态度极好,还是吊儿郎当?上级当然只愿意相信态度非常积极的人,而我们有理由相信,只有态度非常积极的人,能把事情做好。我们也愿意委托态度积极
疾,生病了,应该是很严重的病,起不来床了。君视之,国君就来看他,这是很大的荣耀,国君亲自上门来看,也说明了孔子的地位,孔子的重要性。东首,头朝着东边躺下,为什么?因为古代室内西方是尊贵的方向,国君来了,站在西方看孔子,所以,孔子头朝东躺在床上。加朝服,虽然躺床上,但是国君来了,以示尊敬,虽然病重不能穿衣服也把朝服盖在被子上。拖绅。束腰的代表身份地位的大腰带,也搭在朝服对应的位置上。由此可见,孔子在
国君请孔子吃饭,孔子相当于陪同国君吃饭。国君吃饭前,会先祭祀祖先,感谢祖先带给自己食物,给自已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。孔子在国君祭祀祖先的时候,就会取国君面前的食物先尝一尝,这当然不是没礼貌,而是替国君尝一下食物是不是有毒啊,有问题啊。孔子在任何时候都按照礼数来的,不是说国君请吃饭,自己就是上宾就是客人,而还是把君臣的位置摆得很端正。后世有很多能臣,很有本事,结果就是不懂礼数,功高盖主,国君不高兴,让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 备案号:皖ICP备202404753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