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,以及对古人的评价。
有人问孔子,用德来回报怨,怎么样呢?孔子说,用德来回报怨?那么又用什么来回报德呢?以直心来回报怨,以德来回报德。这句话,是给很多圣母讲的。很多人,被一些莫名其妙的言论洗的脑子已经出了问题,分不清社会的好坏,搞不清楚自己该用什么方式对应不同的人。好的行为,就应该受到嘉奖;坏的行为,就应该受到惩罚,这是天理,赏罚分明,这样,社会才能正常运行。 一个坏人,干了坏事,如果您用德去回报他,您是在显示您的高尚
>> 原文朗读及陈昌文解读2024-10-23
孔子说,千里马,不是称赞它的气力,而是称赞它的品德。这世界上,有很多人非常聪明、智慧,有本事,但是结局都不太好。这种人就是天生具有气力的人,但并非千里马。比如商纣王,根据历史记载,商纣王力能博虎,也就是靠着人的力气就能跟野兽搏斗。其智,能言善辩群臣中贤能的人,都能被他辩论得哑口无言,也就是商王能把黑的说成白的,口才太好了。但是,商纣王荒淫无度,天天不干正事,虽然军事力量强大,国家强大,结果却让周
微生亩是一个知名的隐士。有一天跟孔子坐在一起对话,微生亩直呼孔子“丘”,可见这人对孔子没什么尊重。这隐士,欺世盗名的人,总是这样,自己不做事,还喜欢批评别人,看谁都不看到眼里,以显示自己高明。所以,竟然直接称呼孔子为“丘”。我们自己有时候也有这个毛病,明明对方比我们厉害得多,德高望重,我们居然贬损别人,居然不尊重别人,这都是无德的象征。 微生亩说,孔丘,您到处跑来跑去的,四处求官,您是到处耍嘴皮子
孔子说,不揣测别人会欺诈我,不臆想别人不诚信,但是如果别人想欺诈我或者不诚信,我马上就能察觉,这样的人就是贤能的人吧。 这话什么意思?我们做人,不要老是揣测别人会欺骗我们。谁也不相信,对下属、朋友,都怀疑,这样,让对方也不舒服,对方也会察觉,就会导致对方本来不想骗您的,看您这么想,干脆来个一不做二不休,这样您的事情就会变坏。不要成天臆想别人都不诚信。如果这样想,就睡不着了,没办法合作了。在这世界上
孔子说,不要忧患别人不了解自己,要忧患自己能力不足啊。常常听到一些人批评儒家思想,说儒家思想是腐儒之学,天天讲些道德文章,不实用,坑人的,害人害己,然后又鼓吹一下别的学派,这实在是不懂儒家思想,没深入过,也不掂量掂量历史上为什么那么多名人学习儒家思想,实践儒家思想,比如王阳明,孟子等圣贤。 今天讲这句,又是非常实用的哲学,并非什么道德文章,当然,您也可以理解就是道德文章,因为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正确了
子贡经常比较人的长短,就是经常说别人,您这里对了,那里错了,哪里我看不起,哪里我觉得还可以。孔子听烦了,说,子贡您就那么贤良吗?成天批评谈论别人的长短?我啊,就没您那么多闲工夫。 子贡这个人非常优秀,外交、经商、谋略,样样精通,也是那个时代的名人,可以说名震诸侯,与各国王侯都能相庭抗理。这人一旦太厉害,就容易看谁都看不上,谁跟他相处都会有压力感、压迫感,再加上他喜欢评论人的长短,这就让人烦了,让人
孔子说,君子的道有三条,我一条也没做到啊。这三条道是什么?仁者无忧,是第一条。一个人为什么会无忧?是因为他接受一切,懂得道理,努力奋斗,一切都是那么正常,所以无忧。什么叫接受一切?接受失败,接受天命,接受自己,接受别人,然后又能努力前进,奋力工作。人为什么会忧?后面说的惑,疑惑、惧、害怕,就是因为不能接受。一个人若是能接受失败,接受最坏的环境、最糟糕的结果,他的内心就安静了。在这个底线的情况下,
言过其行,说话超过了自己的行为,就是说大话,说漂亮话,说了话,行为跟不上。孔子说,君子以自己说的话,行为跟不上为耻辱。人为什么会说话,行为跟不上呢?主要是张开嘴,在形式上,比迈开腿,比干活要容易得多。人为什么喜欢说大话?因为说大话,可以诓骗利益,可以表现自己高明,可以欺骗别人。说漂亮话,人人都爱听,大家不喜欢听实话,所以很多人就不说实话了,经常言过其实。这是因为利益驱使,需要让别人相信自己。说大话
孔子说,您不在那个位置上,就不要去谋划那个位置上的政治,管理等各项事务。人应该管的永远是自己,您自己有很多事情,您的衣食住行、言行举止、您的事业,您的项目,您都做好了吗?您为什么要去关心别人的事情?别人的事情,别人操心就行了,您又没吃那口饭,为什么要去管别人的事情?不在别人的位置上,您是不知道别人到底在干啥的,您也不知道别人获得了什么信息,有什么经验,您去管理,关心,出意见,往往都是脱离实际的,不
蘧伯玉是卫国贤大夫,孔子拜访卫国的时候,曾经住在他家里,两人相互欣赏,成为了好朋友。蘧伯玉有一天派使者来见孔子,孔子就接待使者,让使者坐着,这是孔子对蘧伯玉尊重的行为。按常理,使者是没有资格跟孔子坐着对话的。孔子问蘧伯玉在家里干啥啊?使者回答,他老人家想要让过错变少,但做不到啊。使者出去了,孔子感叹说,这个使者呀,这个使者呀,真是有其主,必有其使,这是夸奖使者理解主人。 蘧伯玉这人到底有什么特别的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 备案号:皖ICP备202404753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