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,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。包括的主要内容有:孔子学而不厌、不耻下问的精神;孔子对殷纣王的批评,孔子关于学与仕的关系,君子与小人在有过失时的不同表现,以及孔子与其学生和他人之间的对话。
子游评价子张,说我的朋友子张啊,是非常难能可贵的,能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情,但是他还没有达到仁的境界。曾子评价子张,子张这个人相貌堂堂,非常有威仪,但是给人的感觉是不敢接近,不能高攀,于是乎不能一起进修仁德。 子张这个人很了不起,子游、曾子,都承认了他的优点,但同时指出了他的缺点,没能达到仁的境界,不能一起进修仁德。有堂堂仪表,有威仪很好,但也不能因为要修得仪表堂堂,修得有威仪,就没了平易近人的和气
>> 原文朗读及陈昌文解读2024-10-23
这句话是子游说的,亲人去世了,您尽到哀伤的礼仪就行了。不要哀痛过度,伤心欲绝,让自己的精神、身体都垮了,受到毁灭性打击。这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,就是亲人死了,非要做出伤心欲绝、哀痈致死、不想活了的样子。非要认为这样才是哀痛、才是有礼节、才是对的。假设父母去世了,不哀痛得想死,就认为是不孝。这是不对的。人都有一死,您的亲人若真爱您,他也不希望您去死。所以,人们大可不必做出您死了,我也要死,我要让自己痛
这句,还是子夏说的,优,就是有余力的意思。前面有一句《论语》:“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意思就是您干好了自己手上的工作,您还有剩下的力量,那就要多学习文化知识、新知识、时代发展需要的知识。当官有余力,就要不断地学习。学习还有余力,就要去当官。当官干啥?就是为社会奉献力量啊。当官,要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。做好了,还有余力,就要学习求进步。时代在发展,只守着自己的老经验、老知识,可能就要落伍,所以要学习。
子游批评子夏了,或者说,有点瞧不起子夏了。他说,子夏教出来的徒弟、门人,只会洒扫应对,就是扫地,洒水,跟人言语应对,送迎客人的本事。这些虽然做得好,但只是细枝末节,不是大道,没有学到根本,这怎么行呢?子夏听说了,就说,子游说这话,说的有点过了,错了。君子的道,哪些是先传授的,拿些是后传授的,难道教到后面,累了就不教了?意思是您只看到我先教大家洒扫应对、进退,您不知道我后面还会教更深人的啊。这人犹如
这段又是子夏说的。在大是大非大的节操上,我们要守住底线,不可逾越。在小节上,我们可以有点出入。这段话很值得玩味,思考。一个人如果经常不在意小节,大问题上,也可能会出问题。因为他会习惯性违规,习惯性逾越界限,越做就越过分。但是在历史上,确实也有不拘小节,而大事做得到位的人。我只能这样讲,对于我们自己来讲,一定要在小节上也要做到按规矩,按规律,大是大非上那肯定是要遵守规律的。 当我们用人,看别人的时候
还是子夏说的,君子要取得人民的信任过后,才能使用人民。不能取得信任,您使用大家,让大家做点事,大家认为您在瞎折腾,故意找事。信任就是这么重要,这也是管理学、领导学,您不能取得大家的信任,您做啥,大家都不支持您。您想让大家做点事,大家就认为您是在瞎折腾,故意折磨大家。所以,功夫都在平实,平实不努力积累信任,不对大家好,则您想让大家支持您,大家不会支持您的。 如何让大家支持您呢?您首先要支持大家,帮
这还是子夏说的,君子有三种变化。望之俨然。没有接触的时候,您观察他,远远望着,发现他庄重、严肃,好像不可接近的样子,好像不好交流的样子,不好开玩笑的样子。这是因为君子天然就是正统的,行得正,坐得端,天然给人这种感觉。 即之也温。但是当您真正接近他,接触他,却发现他很温和,很好。会发现这个人很好接触,也很好说话,干啥都可以。 听其言也厉。不过您真正跟他交谈的时候,发现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,说的话精确到
这句又是子夏说的。小人犯错了,一定会找借口,掩饰,文过饰非。小人是面子问题,是尊严问题,他总觉得伤了他的面子,伤了他的尊严。他不尊重事实,自己错了,又不改,不断地找借口。比如,怕别人说他穷,然后就装富。其实君子是我穷,我就承认,然后改变自己的现状,通过学习富人,努力前进。小人做错了,不承认错误,不接受批评,不断地反驳、抬杠。君子做错了,接受批评,能理解逆耳忠言利于行,良药苦口利于病。立刻改正。 掩
这段又是子夏说的。所有的工匠、作坊、上下游产业链、信息链、人才,各种东西都聚集到一个地方,这样才能成其事,干成一件事。就像我们现在说的汽配城、家具城一样。您自己是个厂家,最好在百工聚集的地方去开厂,这样您才能开得起来,要啥有啥。您要是自己跑到喜马拉雅山顶去开厂,想成就一番事业就非常难啊。因为没有对应的物质、信息、人才支持,而客户也不会到您那个偏僻的地方去,客户会去百工聚集的市场去。所以,如果您玩独
这一段《论语》是子夏说的,说了什么?博学,就是要广泛的学习。笃志,就是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志向。没错,我们要广泛学习一点,什么都学一点,但是最终是要为自己的志向服务的。人的精力、时间很宝贵,知识是无限的。您不做那个行业,您别去学那个行业的知识,可以稍微了解一下,但别把精力耗进去了。否则,就成了不务正业。注意,并非您看书多,天天努力学习,就有意义,也可能是不务正业,因为您没有专研跟您志向相关的学问。学习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 备案号:皖ICP备202404753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