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,阐发礼乐治国之道。
孔子说,古代的人民有三种毛病,今天或许这三种毛病也消失了或者走样了。古代的人啊,狂,什么是狂呢?说大话,立大志。觉得自己很厉害啊,觉得自己无敌了,能干大事,不掂量自己几斤几两。这种人呢,不过是放肆了一点,直抒胸臆,表达自己的志向而已。今天的狂呢?就有点荡了,今天这些人的狂,他是奔着无礼取闹、藐视人的尊严去的,比如不敬师尊。他认为这是狂,他不懂礼貌,他认为这是狂;没了做人的基本道理,他认为这是狂;不
>> 原文朗读及陈昌文解读2024-10-23
孔子说,鄙夫,怎么可以与他一起侍奉君王啊?什么样的鄙夫呢? 其未得也,患得之。天天都想得到,得到功名利禄,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,心心念念的,这样的人,大概会忘记自己应该干啥,自己的初衷。为了一个功名利禄,而魂牵梦绕,不择手段,求索之心重得很。 求索之心重的人,眼里只有功名利禄的人,往往忘记应该修炼自己的内功,应该拿什么去换,只想让别人给自己。求索之心的人,压根没有耐心做好事情,压根没有本事,没有能力
听到道,就到处说,并非学以润身,而是为了虚荣到处讲,贪恋天功为已有,是背弃道德。我们来好好读读这句话,这句话非常深刻,值得我们很多人听话、照做、执行。首先讲,道听而涂说,不是现在的道听途说的解释,不是乱听传言,乱传言。这里的道,是真正的听到了道,听到了善言、有用的言论、好东西。但是听到了过后呢?马上到处宣传,您看我多有本事,您看我知道这个吧。把“道”拿去宣扬、炫耀,而不是学以润身。只会说啊说,不会
孔子说,跟谁都好,这样的人,都是道德的贼啊。什么是乡愿呢?就是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,没有自己的立场,谁都对,和稀泥,谁也不得罪,多面讨好的人。这种人非常坏,您跟他在一起,他就说您好。您离开他了,他跟别人在一起,他又说别人好。本来两个对立的人,他也说两个都好。这种人怎么搞?他没有明确立场,只是为了欺世盗名,为了讨好当事人。 我们生活当中就有这种人,这种人坚决不站队,不尊重事实,只是为了不得罪人,讨好人
孔子说,外表严厉,内心软弱,就如同很多类型小人的一种。什么小人呢?就是在别人墙上打个洞或者找个洞钻进去,偷东西的小偷一样。色厉内荏是一种病,这种病必须治疗好,否则对人对事的伤害非常大。我们这个人啊,要有原则,外部必须刚强、威猛,内心也要如此。必须坚持原则,在任何情况下,遇到任何人、任何事都必须坚持原则,否则,就会被人占了便宜,找了漏洞。一个人为什么会被人占了便宜,找了漏洞?就是不坚持原则、左右摇摆
孔子说,礼仪啊礼仪啊,难道就是这些玉帛吗?音乐啊音乐,难道就是这些钟鼓吗?玉帛,是古代玉器和白色丝巾,相互赠送,来表达有礼仪。钟鼓,古代的乐器,按照一定的编排韵律敲打,发出音乐。这些玉帛本身是礼仪吗?当然不是礼仪,礼仪是发自人的内心,犹如孝敬,不仅仅是给父母食物吃,您得心里有孝敬之心。您得有这个心思,而不仅仅是给父母食物吃,但没这个心,这脸色就难看啊。有没有尊敬之心,有没有重视的心理,是不是当回事
孔子对儿子伯鱼说,您学习过《周南》《召南》这两篇诗歌了吗?人如果不学习《周南》《召南》,就像面对着墙站着一样,前面就只有墙,什么也看不见,也无路可走,什么也听不到。那么《周南》《召南》到底是什么呢?为什么不学习就这么严重呢?《周南》是周公治下的地区人民的诗歌汇集,《召南》是召公治理地区的人民的诗歌汇集。这些诗歌主要讲了这些地区的男女恋爱、夫妻人伦、家庭管理、修身齐家等事迹。 这东西为什么这么重要?
孔子说,您为什么不学习《诗经》?多学习《诗经》有什么好处呢?可以兴,什么叫可以兴?就是说话先言他物,借助这个事物进行联想,最终表达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。这样说话不直接,让人容易接受。可以观,提高我们的观察力。《诗经》里有各种描述,人情世故、英雄故事、民俗、历史、文化、爱恨情仇、国破山河都有描述,甚至包括后面提到的鸟兽草木都有描述。 您多学《诗经》,想当于阅读百科全书,当然有助于您提高观察力。多读《
孔子说,子路啊,您听说过六言六蔽吗?六言就是六种美德,六蔽就是由此带来的六种蔽病。有一种美德,就对应一种弊病。有一个好处,就对应一个坏处,这也是阴阳之道。子路说,没有啊。孔子说,您坐好了,我讲给您听。 好仁不好学,其蔽也愚。一个人只是喜好仁德,但是没有学透彻,对人情世故、社会险恶、各种计谋不理解,就容易被人利用,以仁德诱导您干愚蠢的事情。比如,您非常讲义气,别人就跟您称兄道弟,喝酒吃茶,等您真以为
佛肸,是晋国大夫赵简子的家臣。赵简子给了他一个中牟城管理,他就以中牟城据城自守,反叛了赵简子。佛胖看孔子贤能,名气也大,就想用孔子,于是派人来召见孔子,想让孔子辅佐自己。孔子想要去应聘,子路马上站出来说,我以前听老师您讲过,亲自干坏事的人领导的地方,君子是不进入的,佛胖这家伙,以中牟城反叛,罪大恶极,老师还想去辅佐他,这是什么意思?子路这个人只要见到一点不如意,连老师也开怼,是个急性子,孔子也多次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 备案号:皖ICP备202404753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