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,阐发礼乐治国之道。
孔子说,如果您到了四十岁,还让人厌恶,您这辈子也就这样了。这是什么意思?就是说一个人到了四十岁,文治武功,应该基本定型了。人的道德文章,应该基本就那样了。对于大多数人来讲,这就是您人生的第一个总结了。 您的人格修炼、道德修炼、事业修炼应该到了一定的程度了,起码有让人称道、承认的地方,让人佩服的地方。如果您到了四十岁,混了四十年,还一无是处,道德、人格、事业都没什么结果,没什么业绩让人称道,养活自己
>> 原文朗读及陈昌文解读2024-10-23
好了,这句话,女同志听到了先别骂,先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这个毛病,反观自照,别动不动就开喷。同样,男同志,也是如此,别以为只说了女同志,还说了小人呢,您是不是小人,自己对号入座。 现在我们开始解读这句话,孔子说,唯有这个女人与小人难相处啊,为什么呢?您跟他亲近了,他就不懂礼貌,不懂规矩,做事过分,您跟他疏远了吧,他又特别怨恨您。有些人就是这样,您对他好,跟他亲近一点,多帮助他一点,他就会越来越无礼
子贡问孔子,君子有厌恶的人吗?孔子说,有厌恶的人。孔子在这里列举了四种厌恶的人。第一种人,称人之恶[è],天天说人坏话,到处攻击别人的缺陷,这些人从来不反思自己,也不关心自己的事业,就是说人坏话。别人坏是别人的事情,跟您无关,您做好您自己的事情就行了。而且吧,就算别人坏能影响到您,您也只能改变您自己,说人坏话干啥?坏了自己的人品,天天盯着别人,心思都在别人身上没必要。就算这个坏人把您坑了。您也改变
子路来问老师,君子是不是崇尚勇敢啊?子路是勇武著称的,自己非常勇武,总是想得到老师的表扬,经常拐着弯想让老师表扬一下,可是老师不表扬他,给他讲道理,讲真理。子路有这样的老师,真是幸运,要是一般人,表扬您一番又如何?但是孔子是至圣先师,是大宗师,自然不会为了这点蝇头小利,就表扬一下子路的。而是继续纠正、深人,提升他的思想。 所以,我们在生活中,要是碰见一个我们想求表扬,而不表扬我们,并且不断地修正我
孔子说,成天吃饱了饭,就闲着,什么心思也不用,什么也不干,这样是不行的。不是有下棋等博弈的游戏吗?下下棋也好啊,总比闲着好。这句话很深刻,这世界上有一类人,他们就是闲不下来,一直在做事,干活,干有益的事情。要么是工作上的事情,要么是有益智力的事情,这样的人,就是社会的生产者,是社会发展、家庭保障的中坚力量。一个人只会闲着,混日子,除了时间的流逝,什么也不会有,过上很差的日子,甚至变成寄生虫,还怪这
宰我,也就是宰予,这人经常被孔子骂,白天睡觉,被孔子说是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圬也。这里,宰予又来提问题了,又准备挨骂了。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,一个被骂的学生,总是会提出一些挨骂的话题,一个受到表扬的学生,总是会受到表扬,这是他们的整体思想一脉相承的缘故。也就是一个人的思想,会体现在方方面面,在方方面面都差不多是那类想法。 宰予说,守丧三年,是不是太久了啊?古代父母去世,按规矩要守丧三年
孺悲,鲁国人。曾经跟随孔子学习过士的丧礼等礼仪规范,是孔子的弟子。有一天,孺悲想来见孔子,可能是问候老师,或者是有事请教,孔子不见,并且让传话的人告诉孺悲,自己病了不能见。孺悲在大门外等着回话呢,这个传达命令的人前脚刚走,还没见到孺悲,孔子就取瑟过来敲打着然后唱歌,让孺悲听见。大家可以想象一下,孔子故意唱歌鼓瑟,然后传达命令的人过去给孺悲说,孔子病了,没办法见您。这明摆着就是不想见,不愿意见。孔子
孔子说,我不想说话了,不想给你们讲道理了。子贡说,老师如果不说话了,我们这些徒弟如何转述呢?如何照着做呢?孔子说,老天何曾说过什么啊?四季照常运作啊,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正常生长,老天何曾说过什么呢?意思就是您们观察天地运行的规律,自己琢磨吧,我不说了。 孔子讲这句话,是有点心灰意冷的意思。我说了这么多,您们也听不懂,您们就算听懂了也不做。我说了又没用,干脆不说了。为什么说了听不懂?言语道断,人很难通
孔子说,我厌恶紫色夺去了红色的地位权力象征,我厌恶郑国的靡靡之音,淫乐的音乐扰乱覆盖了典雅纯正的音乐,我厌恶巧言令色这些人往往颠覆国家。 红色是真正的高端大气上档次,是真正的正统,纯粹、纯正的颜色,没有一丝丝的杂质,这是真正的美。但是太简单易懂,人们都知道,故而,非要做点怪,在红色里面加点杂质,变成紫色,觉得这样才好。这就是人心、人性。人心、人性永远喜欢标新立异,永远想要与众不同,永远不按照大路来
孔子说,花言巧语讨好人的人、脸上都是谄媚的脸色的人,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。首先说,为什么一些人花言巧语?为什么一些人脸上都是讨好人的神色?这也是市场需求决定的,人性决定的。人只想听好话,只想看到好脸色,一旦有人说他缺点、坏话,不给他好脸色,特别是领导,就会暴跳如雷。轻则给人穿小鞋,重则端掉人的饭碗,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讲真话、实话,别说指出别人的缺点了。没有什么好处。相反,迎合人心、人性、说人好话,讨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 备案号:皖ICP备202404753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