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。
这四个人都是孔子的弟子。柴,是高柴,这个人愚钝不灵活,老师教他什么,他就执行,也不拐弯,就是那种憨厚、老实的人。孔子说高柴没什么灵活性,不聪明。不过这个人,却是孔门弟子中,当官当的最多、最久的人之一。其实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很多,但是大多不可靠,而这种愚钝的人,您安排了什么,他就去做。这样的人,反而能混好,因为大家信任他。所以,信任感、忠诚度甚至比聪明更重要。所以,我跟人相处的时候,也经常是表现的憨憨
>> 原文朗读及陈昌文解读2024-05-27
季氏这个人非常富裕,是权臣,已经比以前的周公还富裕了。天天还想更富,到处求如何收刮民脂民膏的方法,来找过孔子,孔子不回答季氏,季氏就找了孔子的弟子冉求。冉求,孔子的弟子,善于理财,就帮助季氏继续聚敛财富,收刮民脂民膏,增加赋税。孔子很生气,就说,冉求不是我的徒弟,您们这些徒弟们,击鼓去攻打他也可以。孔子一是希望季氏要体恤民众,不要贪得无厌。二是希望自己的弟子不要助纣为虐,可以劝阻季氏。孔子的愿望都
孔子说,子路鼓瑟,鼓的很差啊,没有味道,子路这个人性格鲁莽、勇敢、急躁。这样的人很难精通乐器,这人啊,如果演奏音乐,其性格会融入音乐中。子路鼓瑟,也会传递自己的性格特征给听众,听众听了,会感觉到子路急躁、鲁莽的性格。所以,孔子就说了,子路您鼓瑟鼓成这样子,怎么可以在我的门下呢?亏您还是我的门下弟子。 这当然是一个善意的批评,希望子路改进。其他弟子们听了,就不尊敬子路了,觉得老师都批评您了,证明您不
鲁国人要改建长府,把这个长府修建的更好些。闵子骞说,就照原来的样子吧。原来的样子如何?为什么非要改建?孔子说,闵子骞这个人话很少,但是一说话,就说对了,说到点子上。鲁昭公这个人,想要修建长府。鲁昭公被季氏三家权臣欺负,心里不爽,就修建长府,打算大张旗鼓的政变,或者说要攻打季氏等权臣。闵子骞是微言大义,您不要那么大张旗鼓的,您就跟什么都没变一样,为什么要大张旗鼓的改建长府呢?这样让大家都知道您要干什
闵子骞这个人,随时都是恭敬而正直的样子。子路这个人,非常勇敢,非常刚强,是一个勇士、一个将军、一个保镖。冉有这个人会理财,会管理,多才多艺。子贡当然是儒商鼻祖,更是理财高手,也能言善辩。冉有、子贡看起来温和而又快乐。孔子就乐了。为什么乐?人才济济啊,得天下英才而育之,是人生极大的快乐。要是一个老师周围有很多人才,这个老师当然感觉快乐。犹如一个老板周围有很多得力干将,您能不快乐? 不过也有不完美的地
子路问孔子,死是怎么回事呢?孔子说,不知道如何生?怎么能知道如何死呢?这个话题也非常有意思。子路问的这个问题啊,不好回答,怎么能死?死很容易,跳悬崖、溺水、自杀,以及战争等多种因素都可以让人死。如何能不死?不死就是生,您要生得好,就别去招惹要死的事,这样,就能生得好。您能知道如何生,就能避免如何死。孔子这个回答,就是个哲学的回答,很多人听到这种答案很恼火,觉得没有正面回答,但是这种没有正面回答的回
子路问孔子如何事奉鬼神,可以有几种理解,如何讨好鬼神?如何与鬼神相处?鬼神到底是怎么回事?或者如何祭拜鬼神?子路这人,跟我们现在很多人一样,正事搞不好,手上的事情没搞好,就老是想些缥缈的、不实际的东西。老想整高端的东西。犹如很多人并没有什么才能、技术,什么都不会做,却天天谈论大事,一个没做过企业的人,什么都不会,却天天谈论战略,还问如何搞战略。这都是做不好该做的小事,而成天去想那些莫名其妙的事情。
颜渊死了,孔子的徒弟们,想要厚葬颜渊,包括颜渊的父亲也希望厚葬颜渊。孔子说,不可以啊。孔子为什么说不可以厚葬颜渊?因为颜渊这个人生前是安贫乐道的,生前很贫穷。子曰:“贤哉回也,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回也。”颜回这个人,并不觉得自己穷,也没有觉得穷就不快乐,而是安贫乐道,乐在道中,在求道。对于这样的人,厚葬是违背其意志,所以,孔子说,不要厚葬颜回。 孔子自己的儿子孔鲤
颜渊死了,孔子哭的很悲痛。孔子的弟子们看到了,就说,老师真的是太悲痛伤心了啊。孔子听到了说,我悲痛过度了吗?我有悲痛吗?我不为他悲痛,又为谁悲痛呢?人该为谁悲痛,就为谁悲痛,没什么好掩饰的,大家也别说别人的悲痛过度,那是您不了解他们的真感情,那是您没有切肤之痛。所以我这个人基本不劝人对某人悲痛过度,也不劝人对某人发怒过度,因为我不了解具体情况。我以为的过度,可能是别人正好需要的度。
颜渊死了,颜渊的父亲颜路就请求孔子把车卖了,给颜渊做棺材外面的椁。古人喜欢厚葬,棺材外面还要套上椁,里面放些贵重的陪葬品。这颜渊活着的时候就很贫穷,颜路自然也是穷人,颜路当然也是孔子的弟子。儿子死了,情急之下,自己没有能力厚葬,就希望老师把车子卖了,给自己的儿子厚葬。一是因为颜渊是自己的儿子,二是因为看着孔子跟颜渊的感情好。当然,这个要求是过分,也不合情理的。 孔子没有答应这个要求。孔子说,有才的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 备案号:皖ICP备202404753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