宰我问:“三年之丧,期已久矣。君子三年不为礼,礼必坏;三年不为乐,乐必崩。旧谷既没,新谷既升,钻燧改火,期可已矣。”子曰:“食夫稻,衣夫锦,于女安乎?”曰:“安。”“女安,则为之!夫君子之居丧,食旨不甘,闻乐不乐,居处不安,故不为也。今女安,则为之!”宰我出。子曰:“予之不仁也!子生三年,然后免于父母之怀。夫三年之丧,天下之通丧也。予也,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!”
宰我,也就是宰予,这人经常被孔子骂,白天睡觉,被孔子说是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圬也。这里,宰予又来提问题了,又准备挨骂了。
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,一个被骂的学生,总是会提出一些挨骂的话题,一个受到表扬的学生,总是会受到表扬,这是他们的整体思想一脉相承的缘故。也就是一个人的思想,会体现在方方面面,在方方面面都差不多是那类想法。
宰予说,守丧三年,是不是太久了啊?
古代父母去世,按规矩要守丧三年。守丧,您就不能寻欢作乐了,也不可以在朝为官,得回家守丧。宰予就找个借口说,君子三年都不练习礼,都忘记了,礼就坏掉了,废掉了。君子三年都不演奏音乐,这音乐也崩坏了。没有音乐了,不会了,失传了。陈谷子都吃完了,又开始吃新谷子了。一年过去了。钻燧改火,古代春夏秋冬用的钻木取火的木头都有讲究,不一样,一年一个轮回,所以叫钻燧改火,这钻的木头都轮回了一年了。根据这个,我觉得吧,守丧一年就可以了。
孔子听到这个当然很气愤,这宰予,随便找两个社会现象,什么陈谷子吃完了,吃新谷子了,什么钻木取火的木头轮回一年了,就要改这个守丧的规矩。于是,孔子就问他,宰予,您小子父母死了,守丧不到三年,一年满了,您吃好吃的,穿锦衣,也就是穿好的,您良心安吗?
孝敬父母是大事,在那个年代,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。没想到宰予说,我心安啊。孔子估计也没想到宰予会这样说,应该生气了,您心安,您就这样做吧。孔子继续讲,一个君子守丧,吃饭不会感到饭味道美、甘甜,闻音乐不会感觉到快乐,住在家里也不会安心。父母死了,是大事,守丧是大事,既然您心安,无所谓,那么您就去干吧。
宰予出去了。孔子继续批评宰予。予真是一个不仁义的人啊,您生下来,三年,都需要父母的怀抱帮助您成长。父母死了,守丧三年,全天下都这样做。宰予这个人,要打破这个规矩,难道宰予的父母没有抱过他三年吗?
宰予这个人,可能是觉得守丧太麻烦,找了个借口,但是孔子是反对的,孔子的立场很简单,您父母在您小时候照顾了您至少三年,父母死了,您守丧三年很正常。
这一段吧,我不太想往后延伸解释,因为现代社会很多事情都变了,节奏更快。但是我觉得心情大家要理解。就说一个点,有些人不可教育,就别教育。继续教育下去,双方难免尴尬。这宰予,明显是有自己的一套理论,就是不听话,而且他觉得理所当然,故而孔子也只能让他去干了,但是道理还是要讲出来让大家听听的。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 备案号:皖ICP备202404753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