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。
孔子说,君子呢,总是非常坦荡、自然、自在,过得很舒心。小人呢,总是忧虑、焦急、焦躁、不开心,心里总是在担忧什么。我经常讲这句话,也非常喜欢这句话:为什么君子总是淡然自处?因为君子尊重规律,尊重道理,凡是按部就班,踏踏实实干,总会有好的结果。小人则不然。小人总是想走捷径,总是以为别人有个升官发财的歪门邪道。然后心思静不下来,没办法做好小事。成天看这个也比自己厉害,那个新闻谁谁又中奖了,再看看自己,一
>> 原文朗读及陈昌文解读2024-05-25
孔子温和而又严肃,有威严而又不暴戾,恭敬而又安详。人的表情、状态、仪表,都体现着人的修养。高明的人,看一眼您的外表,就能把您猜测得八九不离十,您的思想境界、地位、经济能力,别人能看透,就通过您的仪表、状态、神情。这里叙述的是孔子的仪表、状态、神情,这是圣人的状态。圣人是一个温和的人,您看着虽然温和,但是又很严肃,就如同一个老师,很温和地给您布置任务,但您又感觉到老师很严肃,您不会违背。这种境界,只
孔子生病了,子路就开始祈祷了,求神了。孔子看见了,就问,有用吗?这求神仙保佑真有用?子路说,有啊,《诔》词说,向天上地上的神仙祈祷。孔子说,那我已经祈祷过很久了啊。孔子是不说鬼神的。孔子也不迷信。 中国历史上很多智慧的大人物,都不迷信。武王伐纣,卜一卦,说,继续行军,大凶,姜太公就把占卜的龟甲,蓍草销毁,继续行军,灭了纣王,建立了周朝。姜太公也不迷信。孔子虽然不迷信,但弟子们急了,要为老师向神仙
孔子说,奢侈,就会变得没礼貌,蛮横。节俭,就会鄙陋,寒酸。与其没礼貌,蛮横,不如寒酸,鄙陋。孔子的本意是说,鲁国奢侈之风太盛行了,太多人讲排面,排场,相互攀比。这样容易不讲礼貌,蛮横,认为老子天下第一,人容易膨胀。与奢侈的反面对比,就是节俭,节俭会让人看起来寒酸,扫面子。但比起奢侈的危害,还是选择节俭比较好。这句话是人生的大学问,没有经历的人很难读得懂。 拿我小时候来讲,我们家里很穷,看别人都比我
孔子说,如果说我是圣人、仁人,我怎么敢当呢?不过我有两点做到了,实践干活不厌倦,教育别人,教别人不厌倦。你们可以这样说我。公西华说,这两点,正是我们弟子学不来的啊。什么是圣人呢?能把其美德发扬光大,教育天下,教化万物。什么是仁人呢?其美德纯净,没有丝毫杂质,没有丝毫遗漏,美德全面而又无杂质。孔子活着的时候,就已经被人们尊称为圣人、仁人了。这里是孔子自谦之词,说自己不敢当圣人、仁人。可见,圣人是非常
孔子与人唱歌,觉得别人唱得好,一定请人反复唱一次,再唱一次,然后跟着学,跟着一起唱。圣人喜欢唱歌,不是板着脸,非常严肃,也不搞娱乐活动。孔子是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,要是发现了别人比自己强的地方,就一定反复跟着学,跟着请教。 我们常人则不同,往往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。不愿意承认别人比自己强,个不愿意承认别人比自己强的人,很难看到别人的长处,自己也就夜郎自大,很难进步。常人不会虚心请教厉害的人,如果别人确
孔子说,书本上的道理,我懂得跟别人差不多,也不比别人差。但是身体力行去执行,说到做到,懂了就做,知行合一成为一个君子,我还没做到。什么叫懂?不是看了别人的文章就是懂了。您听了马云的演讲,您不能获得马云那么大的成就,原因在什么地方?在于您没有做。您看了健身书籍,您知道了练出来八块腹肌的方法,但是您不去行动,不去挥汗如雨,日日坚持,您也不可能有八块腹肌。躬行才是君子,要身体力行,知行合一,说到做到,才
原文陈司败问:“昭公知礼乎?”孔子曰:“知礼。”孔子退,揖巫马期而进之,曰:“吾闻君子不党,君子亦党乎?君取于吴,为同姓,谓之’吴孟子'。君而知礼,孰不知礼?”巫马期以告。子曰:“丘也幸,苟有过,人必知之。” 陈昌文解读《论语》: 陈国司寇,就是一个掌管刑狱的官员,问孔子“鲁昭公知礼吗?懂礼吗?”孔子说:“知礼。”然后孔子就不跟他理论了,自己走了。陈国司寇一看,孔子走了,就向孔子的弟子,巫马期作揖
孔子说,仁,离我们很远吗?我想要仁,仁就到了啊。总是有些人认为做到仁特别难,成为圣人特别难。其实,人人皆可为尧舜,人人皆可为圣人。要您想做,马上就能获得仁。此话怎么讲呢?比如,您在公司打工,您是不是尽心尽力地完成了老板给您布置的任务,这一刻,您就开始仁了。 您是一个老师,您是不是尽心尽力地教育好了学生?还是敷衍了事?您现在在写一篇演讲稿,一篇文章,您是不是认认真真地做好了每一个细节?您在一个团队里
互乡这个地方的人,很不好说话,就是这个地方的人口碑不好,犹如现代社会,我们说某个地方的人不好,歧视某个地方的人一样。这个地方有一个小伙子,来求见孔子,孔子见了。孔子的门人、弟子们就比较疑惑。疑惑什么呢?这个地方的人,有什么好见的呢?口碑这么差?还见他做什么? 孔子说:他来见我,就说明想上进,我就鼓励他进步的地方,不认同他退步的地方。这个人有什么不能见的呢?人家既然来见我了,就是想净化自己,想要进步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 备案号:皖ICP备2024047533号